|
当前位置:首页-商标新闻-正文 |
|
由联想兼并IBM PC商标想到的…
|
|
全球智库峰会期间,再次出山执掌联想的柳传志先生对媒体谈及当初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主要是看中了三点:一是品牌,Think品牌的终身使用权;二是技术,先进的技术对电脑的重要性;三是国际化管理经验。
不得不承认,并购极大的促进了联想国际化战略的步伐。然而2008年的亏损,不但将隐退的柳传志再次“逼”出山,更让不少人认为正是联想并购IBMPC业务导致了联想业务重点转移到商务电脑领域,更糟糕的是,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直接导致企业纷纷减少开支,联想的业绩也因此受到重创。
这都是后话。谁能料想到雷曼兄弟倒下的“多米诺”骨牌不但砸倒了华尔街,更是使得全球实体经济遭受牵连?IBM当初将PC业务卖给联想,并非其远见到能够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。
至少,到目前为止,联想并购IBMPC尚未到功过盖棺论定的时候。
然而,柳传志先生中意IBMPC的三点,在并购之后却并没有看到令人满意的整合利用。
首先,是品牌方面。通过并购,联想获得了IBM个人电脑领域的全部知识产权,以及5年内使用“IBM”和“Think”品牌的权利。IBM在商务电脑领域的品牌号召力以及对“Think”品牌的背书,是联想争取“IBM”5年品牌使用权利的重要原因。也正是由于这个使用期限,联想一直在逐步去“IBM“化,笔记本电脑上与“THINKPAD”出现的LOGO不再是“IBM”,而是“LENOVO”。如果说,去“IBM”化是形势必须,那么淡化“Thinkpad”品牌,则有些令人不解。我们常说“罗马并非一日建成”。IBM打造的“think”品牌,在我看来,正是这场并购中最具有价值的东西。
联想并没有让人看到其在强化“Thinkpad”品牌方面的努力,反而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弱化“Thinkpad”作为中高端商务电脑的品牌力,联想推出中低价位的简化版“Thinkpad”产品,虽然带动了产品在中低端客户的销售,可也将自己推入到竞争激烈的中低端产品“红海”中,与此同时,也给了HP等竞争对手发力中高端商务电脑的机会。
更糟糕的是,在2008年奥运期间大力推广其新品牌“IdeaPad”,虽然其意在用Thinkpad与IdeaPad分别代表商务类产品与消费类产品。但双品牌战略却更加弱化了“Thinkpad”的品牌力,而IdeaPad更是由于其产品定位及本身品牌新创,影响力不高,未能很好地深入消费者的心。双品牌战略,直到今天,至少让人觉得联想既没有拣到西瓜,也丢掉了芝麻。因为IdeaPad直面的是HP、DELL等一大批虎狼。
联想的失误在于把THINKPAD品牌下沉的太厉害。当消费者不再以“红点”为骄傲时,THINKPAD也就失去了品牌魅力。
其次,技术方面。先进的技术固然对电脑事业发展很重要。但即便是外行,也知道,电脑的核心——“芯”,基本上不需要企业操心,因为有INTER、AMD。IBMPC令人津津乐道的技术无非是强悍的身躯。联想即便是有了IBMPC技术团队,也并没有给消费者太多的技术创新惊喜。globrand.com当苹果的乔布斯从信封里拿出号称史上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时,联想呢?直到此后,联想的工程师才制造出也能用信封装下的ThinkPad。话说回来,但品牌本身都在弱化的时候,技术创新也就不会那么积极了。
第三,国际化管理经验。实际上,这才是放到操作层面上最难的一点。 “土”与“洋”之间的文化冲突,恐怕是联想在国际化战略上最困难的障碍。联想并没有能够迅速融入到由美国企业主导的全球PC商业体系中去,而这种阻碍对业务层面的“负作用”力却是显而易见的,连中国本土业务,联想也没有能够保持住优势。2009年联想进行了一系列人事重组的动作,最大的原因正是管理文化的冲突。
恐怕,这3年内,会是联想最艰难的日子。以并购开始“全球战略”,至少联想还在路上。这一点,就足以让人们保持对联想的期待。联想的品牌战略、技术创新、以及国际化管理经验都会在这场漫长的转型变革路上经历挑战。我们看见过太多国内企业在并购之后的失败表情,也更期待联想这个“学费”不要交太久。
仓促踏上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,大多只看到了短暂及显而易见的所谓“机遇”。缺乏审慎的态度与长远的战略规划,是导致在并购之后反而使得自己陷入危机的重要原因。而那些“炫耀资本”的并购行为,更应该警惕。中国企业从改革开放起已经交了30多年的学费,再无天赋,也应该有点知识了。 |
|
|